微電商網站建設資訊:微信小程序面臨的挑戰(zhàn)有哪些
2019-05-14 14:54:28 閱讀(361)
微信小程序在擁有眾多優(yōu)點的同時,小程序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缺點限制。
(一)小程序沒有應用市場,只能靠用戶主動搜索沒有應用市場,只能靠用戶主動搜索,這就意味著小程序制作者無法像傳統(tǒng)APP一樣推廣自己的小程序,用戶也無法像瀏覽應用商店一樣獲得并體驗自己感興趣的小程序,只能通過他人共享或者自己主動搜索的方式獲得。這一缺點亦成為很多開發(fā)者進入小程序開發(fā)前最大的猶豫點,即小程序不能像APP一樣帶來較大的裝機量和流量,反而帶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二)用戶體驗不佳,用戶本身也處在對小程序使用的學習過程中對于開發(fā)者而言,小程序為其增加了一個需要維護的平臺,但目前由于用戶活躍度不高,為實現(xiàn)導流的目的,致使一些開發(fā)者選擇放棄。此外,小程序由于上線不久,自身在開發(fā)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漏洞,正處于不斷修復與完善中。小程序的缺陷導致用戶體驗不佳,用戶本身也處在對于小程序使用的學習過程中。根據艾媒咨詢,小程序發(fā)布一個月后,應用開發(fā)者關注度提高到94.9%,但繼續(xù)開發(fā)小程序的僅占9.2%,35.2%的開發(fā)者對小程序失望、打算放棄,33.9%的開發(fā)者短期不考慮開發(fā)小程序。
(三)用戶黏性較低在小程序的查找上,由于小程序無法停留在用戶桌面,亦沒有類似于APPStore的商城,用戶需要在歷史列表中尋找小程序,搜索體驗較差。而在使用上,小程序原本旨在保留APP的核心功能和最大限度保證用戶體驗的前提下部分取代占用手機大量內存的APP。問題在于,小程序的“小”,意味著它只能截取APP的某一高頻場景功能而無法實現(xiàn)復雜的交互功能。同時,在需要兼顧微信聊天和使用小程序的場景下,二者之間的切換十分麻煩。
(四)形成騰訊微信的“超級壟斷”目前,微信可以稱為中國“移動互聯(lián)網的最大入口”。它通過剛需和高頻的即時通訊、朋友圈、公眾號與多場景支付等功能,讓人們“睜眼低頭都離不開微信”。我們不妨構想一下,當小程序的生態(tài)形成后,人們在手機上安裝的程序將會越來越少,超級壟斷的信息形態(tài)將會誕生。微信會成為超級綜合體,流量的格局也可能呈現(xiàn)“微信——有一定用戶基礎的APP——小眾APP”的倒三角模式。微信可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超級應用”。小程序是一個整合了許多APP資源的輕應用,由于商業(yè)競爭的關系,BAT中百度與阿里不會選擇接入小程序;從使用頻次和重要程度看,直播、游戲與視頻,包括騰訊旗下的QQ也不會選擇接入。此外,對數(shù)據安全度要求較高的程序也不會選擇小程序。因此,它的目標會偏向功能重要、中低頻次的應用程序。目前,在微信中運營的程序只能為用戶提供基礎功能,這就限制了具有豐富功能的APP的接入;即使實現(xiàn)了接入,也可能因為占用過多的手機內存而導致微信程序的崩潰重啟。
(五)打開程序繁瑣小程序功能單薄,主打輕應用但實則打開程序繁瑣。畢竟微信小程序主打輕量,且嵌套在APP下的APP肯定沒有條件做得功能豐富。小程序可以借助微信聯(lián)合登錄,和開發(fā)者已有的APP后臺的用戶數(shù)據打通,但不會支持小程序和APP直接跳轉,功能也只是原生APP核心功能的截取,對于一些功能簡單的應用可能替代性會強一些,但對于功能復雜、有一定社區(qū)文化的APP替代作用并不大。拿“滴滴出行”來說,小程序只能支持打“快車”,而對于需要報銷車費的上班族,可能他們需要的是打表計費開發(fā)票的出租車,小程序無法滿足用戶的合理需求。另外,小程序的特點之一是快速抵達用戶,除了安卓端一些小程序可前沿話題AdvancedTopic172017.2NEWSTRIBUNENO.以添加至桌面外,小程序的打開要通過3次點擊及頁面跳轉,這也有違快捷方便的初衷。
(六)開發(fā)者:熱情不高微信小程序問世之后,“APP將死”的言論甚囂塵上,然而小程序問世沒多久,部分首先試水的開發(fā)者決定退出,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在小程序商業(yè)模式尚未明朗的當下,小程序讓用戶和微信受益,卻不能讓開發(fā)者受益。小程序上馬之后,必然有部分APP用戶卸載APP,改用微信小程序。而小程序入口太深,微信目前沒有提供更好的搜索平臺,需要開發(fā)者自己去推銷程序端口,這無異于讓開發(fā)者主動將自己的流量分散到微信平臺上。這或許就是羅振宇所述的“小程序真相”,小程序能夠帶來多大的營收還不確定,微信平臺將與企業(yè)如何開展合作、是否會收取中介費用等尚未可知,不確定意味著增大了商業(yè)風險,同時還將手頭的用戶資源分享給微信。在這種情況下,開發(fā)方可能會選擇停止轉移用戶,防止最終落得賠了用戶又賠錢的悲劇。另外,小程序秉承的“用過即走”理念并不符合開發(fā)方提升用戶黏性的期待,雖然這滿足了用戶的需求,卻可能損害開發(fā)者的利益。實際上,微信平臺在“小程序”項目中的盈利前景也不太明朗。
微信已經具有相當大規(guī)模的用戶,再增加用戶,如果沒有可靠的變現(xiàn)模式只會徒增維護成本。小程序未來如何實現(xiàn)商業(yè)化也是亟待解決的難點之一。微信小程序推出之時,張小龍表示要讓用戶“用完即走”,現(xiàn)實卻是,用戶走了就不再回來了。但是僅僅因為用戶目前并不買賬就為小程序蓋棺定論似乎為時過早,現(xiàn)在已成為8億微信用戶日常生活一部分的微信公眾號,當年也不是一下子就火了起來。微信支付剛推出時用戶對綁定銀行卡亦熱情不高,直到紅包橫空出世,助力微信支付改變了線上支付的格局。